羊城新闻网

“百千万”行动澄江篇|广财学子“红绿遗”融合促振兴

社区 用户:海绵宝宝 4923℃

  一村一品,一镇一业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韶关市始兴县澄江镇依托本地资源禀赋优势,步伐铿锵地向乡村振兴迈进。地处粤赣两省交界,澄江有“红”有“绿”还有“遗”——“红”是深厚的红色文化,“绿”是丰富的生态资源,“遗”是三项非物质文化遗产。但是,基础设施不完善、劳动力流失等问题制约着澄江进一步发展。

  图为广东财经大学“文旅兴业”实践团与澄江镇政府工作人员、各村宣传干事合影

  广财学子积极响应团省委号召,助力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”,与澄江镇以“线上+线下”方式结对共建,创造性提出“红绿遗”融合发展新模式,助力乡村振兴。2023年7月17日至21日,广东财经大学“文旅兴业”实践团(红绿星河队)前往澄江开展线下实践。实践开始前,澄江镇政府召开广东青年大学生“百千万工程”突击队行动座谈会,与团队共同研究制定《党建引领促振兴·“红绿遗”农文旅融合发展谱新篇实践方案》,为团队的实践引路护航。依照实践方案,团队深入澄江七村一社(方洞村、澄江村、善亨村、铁寨村、潭坑村、暖田村、四村村、澄江社区),探究当地现存问题与发展思路,为打造有机澄江、文旅澄江注入青春力量。

  图为广东青年大学生“百千万工程”突击队行动座谈会现场

  以红色铸魂,擦亮文旅发展底色

  澄江红色底蕴深厚,东江纵队粤北指挥部、粤赣湘区人民解放军总队第五支队曾在此驻扎,五巴其反击战曾在此打响......团队瞻仰红色旧址、重温红色历史,深刻领悟东江纵队“英勇无畏、血战到底”的伟大精神,坚定了弘扬先烈文化的决心,精心设计红色研学路线,乘借红色旅游的发展势头,讲好澄江故事,赓续红色血脉,提高澄江文化知名度与影响力,擦亮文旅发展底色。

  图为广东财经大学“文旅兴业”实践团参观东江纵队粤北革命活动史实展

  以绿色振兴,打造有机发展引擎

  灵秀之镇,山水澄江,既有“小武当山”之称的南石岩,又有始兴古十二景之一的“跃溪春涨”,还有水温超过80度的暖水温泉。同时,这里是培育有机农产品的优良沃土,铁寨村的百香果“台农一号”,糖分可达18.8度,远超行业3-4度的甜度标准;方洞村种植的蛋白草,蛋白含量高达36%;善亨村培育有机橘子,保有量达1000多......团队深入探访绿色产业基地,了解产业发展困境,提出以推进“一村一品”为抓手、打造澄江产业品牌的建议,积极建设大湾区“菜篮子”“果盘子”。

  图为百香果培育基地负责人带领广东财经大学“文旅兴业”实践团参观基地工厂

  以非遗添彩,传扬文化舞活产业

  澄江非遗文化淳厚,以“抹锅灰”代表祝福的婚嫁文化、保留了九道传统工序的黄酒酿造技艺和融集武术、舞蹈、杂技于一体的青草狮均为澄江风俗传承的代表。

  图为广东财经大学“文旅兴业”实践团与黄酒厂负责人合影

  团队沉浸式体验澄江非遗,与非遗传承人深入交流,走访黄酒产业,在酒香中领略到澄江非遗的醇厚与悠长,拍摄宣传视频,为完善非遗保护与发展机制献策,提出将非遗产品作为文旅亮点进行推广,融入旅游路线,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推进全域旅游,打造澄江特色文化品牌。

  图为澄江村村委书记邓明球为队员介绍黄酒的制作工艺

  “红绿遗”融合,建设大美澄江

  将澄江丰富的红色、绿色、非遗资源结合起来,以绿色生态优势为地基,以红色资源、非遗文化为支柱,向上盖房,向下挖路,坚持“红色旅游+非遗传扬+绿色产业”,通过特色文化吸引游客与投资者,带动地区经济发展,打造澄江“红绿遗”农文旅融合发展品牌,建设大美澄江。

  图为指导老师法学院党委书记陈静与队员在澄江文化楼合影

  为进一步提高澄江文化知名度、培养乡村振兴接班人,团队组织澄江镇中小学生和广州市第五中学学生开展“红绿遗融合进校园”宣讲活动;与始兴县妇联、澄江镇政府联合开展东江纵队红色故事宣讲会,传承红色基因;与澄江司法所开展交流座谈会,利用专业知识为基层社会治理出谋划策;积极参与“绿美澄江卫生环境”志愿服务活动,以实际行动投身美丽澄江建设中。

  图为澄江镇小学生在“红绿遗融合进校园”宣讲会上谈对乡村振兴的理解

  图为队员与澄江镇中小学生在红色故事宣讲会上互动交流

  “到边疆去,到农村去,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。”红绿星河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,投身乡村振兴事业,挖掘红色资源、激活绿色产业、传承非遗文化,创造性提出“红绿遗”融合发展新模式,共谱文旅促发展的未来宏图,积极为乡村振兴贡献广财力量、青春力量。

  图为广东财经大学“文旅兴业”实践团与澄江镇中小学生会后合影